图片
大家都说养儿养女都一样,但人到老年,发现还真不太一样。
最近看到的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寿宴视频,非常现实地说明了这一点。
女儿和女婿早早就来了,给老人张罗场地的布置和饭菜,一直忙活了大半天。
儿子说好要十一点来,结果到了中午十二点半才姗姗来迟。
一进门,敷衍地叫了一声爸之后,就让小孩给爷爷要个大红包,然而,这家老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。
图片
虽然儿子平时不伺候老人,但还是在饭桌上交代自己死后把房子财产全部留给儿子,不给女儿一分。
原以为给儿子房产就能得到他的照顾,结果儿子不仅不管,还要马上卖了老人的房子,把老人赶去养老院。
最后,还是女儿和女婿把老人接回了家,悉心照顾起居。
其实,人到晚年就会发现,隔三岔五回老家看父母的,多半都是女儿,儿子能一年回来个两三次就不错了。
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女儿与儿子如此不同呢?
图片
女儿更贴心
俗话说,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,这话一点都不差。
从小时候开始,就会发现小男孩和小女孩对待父母真的不太一样。
当父母有点情绪时,跑过去安慰的通常是小女儿,而小儿子则蹲在一旁玩玩具,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图片
有位宝妈就分享了养儿子和养女儿的区别,上一秒还在和小女儿抱抱亲亲,下一秒就被冲出来的儿子踩到了背。
儿子非但没有感觉到妈妈被踩了,反而一脸自豪地说“厉害吧”。
这还没完,接下来又是锁脖、上蹿下跳。妈妈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屁股以示惩戒,结果儿子还想着还手。
也就是说,女孩从小就对情绪的感知特别敏锐,也能很好地和父母建立关系。
研究表明,在同样的年龄下,女孩的心理发育会比男孩成熟一两年。不仅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,还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这就导致,女人往往更加注重“情绪价值”,而“仪式感”就是女人获得情绪价值的方式之一。
图片
相较于男人,女人更加注重节日的仪式感,比如各种传统节日和生日。
节日说到底就是生活的仪式感,让平凡的日子特别有盼头。
如果一个家庭里只有男人,什么节日都懒得过,甚至连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。
我们会发现,生活中许多老人的生日宴都是女儿帮忙张罗。
在平常的日子里,也经常是女儿回家帮父母做家务,买点生活必需品。
因此,到了晚年才会发现,真正能陪在身边的都是贴心的女儿。
图片
儿子负责赚钱
相比起女儿,儿子在照顾老人上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在儿子成家之后,经济上的压力比较大,生活重心也会更加向自己的家庭偏移。
再加上,为了打拼事业,儿子往往会选择去大城市发展,一年能回老家两三次都算好的。
从社会分工角度来看,男性往往被赋予家庭中主要经济来源的责任,从而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来发展情感功能。
而女性往往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,因此她们比男性更懂得如何照顾家庭成员的情绪,以及如何让一个家庭维持正常的运转。
这也是为什么晚年照顾老人的大多是女儿,几乎不见儿子的身影。
图片
虽然儿子没法回家照顾老人,但大多数还是会负担起父母养老的经济责任。
然而,就怕那些拎不清的父母,火速把房产过给儿子,转头就要女儿养老。
在某乎上就有这么个问题,把家产都给儿子了,现在老了可以要求女儿养老吗?
底下许多回答都说,既然把家产留给了儿子,那就应该要求儿子养老。
如果非要起诉女儿养老也行,结果就是每月给500块,只是闹到这步大概女儿也不愿意再回家一次了。
那么,如果家有一儿一女,财产到底留给谁呢?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。
图片
如果女儿负担了老人的日常起居,忙前忙后照顾老人,而儿子负担了老人的赡养费,财产就一人一半。
如果女儿不仅给老人给钱,还照顾老人,儿子既不出力也不出钱,那财产就留给女儿。
总而言之,人到了晚年之后,就会发现儿子只能出钱,而女儿大多只能出力。
这时候,为了避免家庭纠纷,还是要妥善处理财产问题,把钱留给出钱、出力的孩子。
-The End -作者-猫头鹰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穆里尼奥:执教罗马是最美好的工作之一;我团结了分裂的球队
下一篇:没有了